-
新能源车领域需求大 磷酸锰铁锂产业化提速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幅增长,同时对续航里程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多家锂电池企业了解到,目前业内对于磷酸锰铁锂电池均有相关研究和布局。机构表示,铁锂正极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值,锰铁锂或成为铁锂企业的第二成长曲线。其在兼具安全性、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可实现能量密度提升。
-
万家企业“抢破烂” 千亿动力电池回收战提前开打
“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它首先是环保产业,只有在无害化基础上实现资源化才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很多人只把它看作是‘金矿’,特别是很多缺乏环保意识和污染处理能力的小作坊纷纷加入,在无序竞争状态下,环保压力非常大。”
-
12万亿重磅规划出炉,储能市场前景可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业内专家表示,规划包含多项高“含金量”内容,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重点圈定 万亿市场可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储能市场快速增长,或将带来一个新的万亿市场投资机遇。
-
工信部:2021年中国光伏世界杯2022下注出口总额增长43.8%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2月15日发布消息称,2021年我国光伏世界杯2022下注出口超过284亿美元,与2020年约197.5亿美元出口总额相比,增长近43.8%。
-
新能源固废综合利用迎来“窗口期”
废旧光伏组件、风电叶片、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产业固废处理乃至再利用,被视为能源绿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随着风电、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井喷式发展,这些固废的综合利用事关我国能源产业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紧迫性日益凸显。
-
东南亚掀起垃圾发电热潮
根据毕马威的一份统计,亚太垃圾发电市场预计将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3年达到136.6亿美元。目前,北欧、中国和日本公司都在积极跟踪关注东南亚垃圾处理市场。
-
未来几周内,碳价或涨至100欧元/吨以上
当前欧洲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拉动了能源需求,但无论是可再生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均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天然气、煤炭发电量增多,提升了碳价。未来天气是影响欧洲能源市场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明年欧洲气温没有预期一般寒冷,将缓解欧洲能源市场的恐慌情绪。
-
碳交易升温 累计成交量超4000万吨
随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截止日期临近,近期重点排放企业交易意愿上涨,交易活跃度逐步提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自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以来,总体保持平稳。
-
解读|中美强化气候行动,甲烷减排从科学共识走向政治共识
中美双方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
-
世界惊喜!中美气候宣言释放一个信号:世界需要合作把艰难的气候谈判带到终点
“出人意料”“罕见的合作时刻”“令人鼓舞”……各大国际媒体11日都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中美达成强化气候行动的联合宣言给世界带来的惊喜。
-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以下称《联合宣言》)。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此次《联合宣言》的发表再次表明,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
-
完善价格政策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整体部署。
-
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以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