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9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
-
六部门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挖潜节能空间 培育绿色动能
《行动计划》提出,鼓励企业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公辅设施改造等。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网络设备等信息处理设备能效。同时,围绕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引导行业企业赶超能效“领跑者”,探索打造超级能效工厂。
-
技术创新助降耗 绿色产业增动能
一边降低用能排放,做好工业节能降碳的“减法”;一边加大绿色技术世界杯2022下注、绿色环保装备供给,做好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加法”……近段时间,从部委到地方,系列举措持续加力,进一步推动工业绿色升级。
-
携手非洲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视点)
气候变化及其负面影响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和严峻挑战。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适应及减缓气候变化合作中采取了多种应对举措,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国与非洲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不断加强协调与合作,有效提升了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和能力。
-
能源变革持续加速护航“双碳”之路 “风光氢储”并肩而行
7月12日,以“探索‘双碳’路径 风光氢储并行”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能源局和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方政府代表,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以线下+线上直播方式,围绕能源创新与变革,展开深层次探讨。
-
积极发挥碳市场的重要作用(说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能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增强农业发展韧性
生态环境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农业是与自然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部门,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的单产、结构与产业格局,波及畜牧业和加工世界杯2022下注。中国既是农业大国,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
-
国家能源局多地调研 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近期,国家能源局在甘肃、海南、山西等地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关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安全保供等领域工作。今年以来,光伏、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速度明显加快。
-
系统推进节能提效 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钢铁行业重点世界杯2022下注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非常全面”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在国内层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非常全面。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加速推进‘1+N’政策体系落实。双碳目标正激励中国各级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减排力度”。
-
双碳背景下智能电网5G规模化应用项目落地探索
5G技术赋能是大势所趋、电力所需。山东省在电力系统发展上也面临着与5G网络相结合的新需求:一是从双碳战略要求出发。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现代化能源体系,利用5G、工业互联网等手段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从电网业务需求出发。
-
世界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减少四成
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由于疫情带来的封锁,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下降,但在2021年,它们等同于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记录。2019年的排放量比2010年高出约12%,比1990年高出54%。
-
“节”尽所“能” 跟着总书记一起呵护地球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推动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悄然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充电4小时,蓄电40万千瓦时!来看看用空气做成的“充电宝”
电,是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为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开始逐渐替代火力发电。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天气变化影响,非常不稳定,直接用这些不可控的能源来并网供电,将给人们的用电安全带来巨大隐患,2019年8月,英国的两个风电场非正常脱网,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
拥抱蔚蓝(盛世华光)
2022年2月15日,更名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国海油与12家国际公司签署13项合同和战略合作协议。出发40年后,它已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过去3年,中国海油国内原油增产量在全国总增量中占比达70%左右。
-
国内首座新能源场站“三位一体”主动支撑能力测试完成
日前,国网山东电科院在南坝华电光伏电站完成主动支撑能力测试,各项性能测试合格,标志着该站成为国内首座具备惯量响应、一次调频、快速调压“三位一体”主动快速支撑能力的新能源场站,为加快全省新能源场站主动支撑能力建设、提升山东电网新能源运行控制水平奠定了基础。
-
惊人发现:地球“碳汇”效率在提高!
如今,全球变暖已经是全球语境下最热门的议题。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观察近6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陆地和海洋环境吸收碳的效率提高了。这项研究被总结成题为《净碳吸收与化石燃料排放的增加保持同步》的论文,发表于科研期刊《自然》。
-
山东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
据悉,山东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研究新能源全部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发现新能源的真实市场价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灵活性资源的调峰潜力,通过合理的投资保障机制,调动各类型电源,保障电力系统良好的发电充裕性,确保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
-
浸入式服务器系统助力超大型数据中心节能
成都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300亩,是阿里集团面向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项目将覆盖成渝两地数据业务,服务范围将辐射整个西南,打造世界先进的新一代高性能绿色数据中心。
-
真菌固碳能力超乎想象
在人类实现大气二氧化碳去除目标的途径中,植被和土壤中碳的积累是一条很有前途的途径,其中菌根共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需要从能源、运输和土地等部门共同努力来减轻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但毫无疑问,真菌是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大幅减少碳排放。